新加坡联合早报中文网即时报道亚洲和国际的评论、商业、体育、生活、科技与多媒体新闻,从世界各个维度报道世界经济新闻,时政新闻,突发新闻等。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来自福建、潮州、广东、客家和海南的新加坡人在哪里生活和工作

来自福建、潮州、广东、客家和海南的新加坡人在哪里生活和工作

来源:联合早报中文网作者:邵湖心更新时间:2020-06-15 20:55:03阅读:

本篇文章3180字,读完约8分钟

40%的新加坡华人来自福建。2015年,约200名居住在新加坡的非中国人、外国人和游客参加了由天府宫福建会馆组织的小型旅游,与准备向天堂致敬并了解新加坡春节习俗背后含义的福建人一起体验节日气氛。(《联合早报》)

作者陈子洛

只要提到新加坡中国文化的起源,马上就会有一个尖锐的分水岭。

([)。推送({ });有一大群人什么都知道,但他们并不年轻。大多数当地的年轻人只需要听到“中国文化”和“历史”这两个词,他们的内心和脸上要么充满了拒绝,要么充满了问号。

新加坡年轻人最熟悉的中国文化是来自不同地方的美味佳肴。(联合晚报)

红蚂蚁还记得去年总理李显龙在国庆集会上用中文发表演讲:“新加坡华人花了200多年才逐渐形成自己的身份。我们的祖先为祖国所做的奉献和牺牲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一种值得珍惜的精神遗产。”

当时,他还说,新加坡的一些中国祖先来自中国的广东、潮汕和福建,而其他人来自邻近地区,如槟榔屿、马六甲和廖内群岛。

“当他们来到东南亚时,他们只把自己当成这里的路人,总有一天他们会扎根。他们仍然是中国人,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

当地画家陈楚典绘制的新加坡华人地图。(互联网)

20世纪50年代,当中国总理周恩来宣布中国不再承认双重国籍时,新加坡的祖先面临着人生的重大选择。他们会留在新加坡还是回到祖国?

“最后,大多数人选择留在新加坡,与其他种族一起建立一个多民族社会和独立国家。”

在许多新加坡的旅游指南中,每当提到华裔新加坡人,都会或多或少提到以下五个原籍地:潮州、福建、广东、客家和海南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脸谱)

上个月,新加坡华人文化中心推出了一个名为“华族新加坡人:探索本土中国文化”的展览,在它的封面上上传了一些关于华族新加坡人的冷知识。

第一个是关于这五个地方的分布。

大约75%的新加坡公民是中国人。就血统而言,40%来自福建,20%来自潮州,15%来自广东,8%来自客家,不到7%来自海南,其余10%来自其他地方的华人。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脸谱)

五个故乡和祖居地

中国五大民族的祖籍主要来自中国的三个省:福建、广东和海南。广东人和潮州人主要来自广东省。客家来自广东和福建。顾名思义,海南人来自海南省,而福建人来自福建省。

([)。推送({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脸谱)

起初,我们的中国祖先去东南亚主要是为了赚钱,希望给家乡的家人更好的生活。克服所有困难后,他们来到新加坡,开始在不同的地区定居,从事不同的行业。

有趣的是,当时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就像一个家庭,群居在一个固定的地点,不同地方的氏族协会就这样产生了。甚至他们从事的工作似乎都刻有他们家乡的名字。本土最好的行业已经悄悄地成为他们的“代名词”。

根据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的数据,位于唐人街附近的厦门街、直罗亚伊街和新加坡河是19世纪初福建人经常去的地方。他们也住在那里。

三坝旺、塘深路和班戈是潮州人的“领地”。

白沙路、布吉提玛和从樟宜到宜春的地区是海南人选择居住的地方。

桥北路、桥南路和大成巷是客家人的社交场所。广东人定居在牛车水附近的水车路、登浦街和宝塔街。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脸谱)

狮城的谋生之道

浮子网

新加坡在19世纪有许多贸易路线,主要是海运和海上贸易。

福建人是新加坡华人社区中最大的群体,在来到狮城之前,他们在祖籍福建省从事海上贸易等领域的工作。

新加坡河。(互联网)

他们来到狮城谋生后,定居在新加坡河地区。一旦这群“家庭成员”聚集在一起,贸易的精神再次爆发。当时,水行业可以说是偶然扔了一颗石子击中了福建。

除了从事贸易,许多福建人也选择加入建筑业,帮助建设今天的新加坡。还有许多福建人从事金融业。在新加坡的早期,他们中的大多数开设银行并提供金融服务。

广东话

谈到红色头巾,蚂蚁们肯定很熟悉。活跃在新加坡建筑工地的红巾都是来自广东的女性。他们穿着深蓝色的衣服,头上戴着最容易辨认的红色头巾,以保护他们工作时的头部。他们的主要活动区域是新加坡河和吉宝港附近的码头。

新加坡红领巾。(新加坡国家档案馆)

广东女性从事的另一个行业是“马姐”。“马姐”是给这些穿白黑裤子的广东家庭佣工起的名字。这些“母亲姐妹”千里迢迢来到新加坡谋生。他们从未结婚,也没有孩子。

([)。推送({ });从20世纪初到中期,广东人的工作开始变得更加多样化,许多人成为医生和教师。还有许多广东人选择从事手工业,如工匠和裁缝,他们制作金银珠宝。

潮人

潮州人曾经是新加坡最大的华人群体,但逐渐被福建人所取代。

在早期,潮州人的大多数商店都是由潮州商人经营的。他们当时的垄断包括布料和香料。

沙丘老路在20世纪70年代是“布庄特区”。(档案照片)

由于主要的布业在潮州,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误把“新加坡布业局”理解为“新加坡潮州布业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的商品来源紧张,市场缺货。欧洲的布匹很少见。一些布商利用这个机会囤积货物,住在稀有的地方。结果,他们变得富有,成为一群富有的潮州人。

一部分潮州人也从事渔业,经营海鲜餐馆,俗称“于海郊区”。大多数新加坡海鲜经营者都是潮州人,据说这与潮州人的传统饮食习惯有关。

20世纪50年代,在德广岛,客家人占中国人口的70%。其余都是潮州人。他们主要生活在海上。他们要么经营渡船,要么出海捕鱼。此外,他们做生意,经营杂货店,收集客家人的庄稼并在岛上出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潮州人天生就有“商业的灵魂”。

客家

客家妇女与广东的红头巾相似,也有女工工作,但她们都戴着黑头巾。

早期,大多数客家人定居在全国40%的地区,靠经营传统药店谋生。除了销售传统中药,他们还在眼镜行业和典当业蓬勃发展。

1887年,英国殖民政府颁布法令,200元必须申请执照并支付开店的场地费。当时,客家大埔人何云娥一口气向政府申请八家店铺的牌照,一共花了1600元,在当时是一笔巨款。从此,新加坡的典当业成了客家大埔人的土地。

恒生当铺老板何钱逊于2008年撰写了《新加坡当铺产业谈》,由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客家文化研究室和新加坡商人协会共同出版。(《联合早报》)

目前,新加坡商人协会的200多名成员中,大多数是客家人。

海南人

海南人是最晚踏上新加坡土地的中国人,是五个故乡中的一个。

正因为如此,许多当时相对容易赚钱的行业被来自其他地方的人超越了。

“姗姗来迟”的海南人没有涉足其他本土产业来分一杯羹。相反,他们专注于餐饮和传统咖啡店,创造了著名的狮城特产海南鸡饭(据说海南省没有)。

([)。推送({ });(《联合早报》)

许多海南人都是非常好的厨师,并且非常熟悉烹饪中国和西方的菜肴,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早期是欧洲船上的厨师。

到达新加坡后,许多海南人开始“在国外工作”,即在“白人”(外国人)家庭中做厨师和仆人。那时,在海南为外国人工作的大多数家庭来自英国。他们照顾英国人的日常生活和饮食,所以他们学会了做西餐和蛋糕。

许多海南人后来开了传统面包店、西方面包店等。大多数当地的“西府商店”都是海南人经营的。还有许多海南人经营酒店和餐馆。

新加坡最著名的咖啡店品牌雅坤的创始人李雅坤是地道的海南人。当他15岁从海南岛来到新加坡时,他成了咖啡店里的一个小男孩,很快就掌握了制作咖啡和早餐的技巧。他白手起家成为了老板。

也有许多海南人喜欢冒险,选择在海上当水手。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脸谱)

“华族新加坡人”的身份一直是一种带有模糊性、敏感性和矛盾性的存在。

对于那些从未被“移植”到其他地方的中国人来说,新加坡华人的中国文化特色确实少了一点,但对于海外华人和本地非华人来说,我们的中国文化特色仍然相当丰富,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作为新一代年轻的华族新加坡人,红蚂蚁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文化身份”,并对“华族新加坡人”的独特之处颇感好奇。

标题:来自福建、潮州、广东、客家和海南的新加坡人在哪里生活和工作

地址:http://www.6st8.com/zbxw/1876.html

免责声明:联合早报中文网从世界各个维度报道世界经济新闻,时政新闻,突发新闻等,本篇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18@163.com,联合早报中文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