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中文网即时报道亚洲和国际的评论、商业、体育、生活、科技与多媒体新闻,从世界各个维度报道世界经济新闻,时政新闻,突发新闻等。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通讯:“这是属于塞罕坝三代人的荣誉”——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颁“地球卫士

通讯:“这是属于塞罕坝三代人的荣誉”——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颁“地球卫士

来源:联合早报中文网作者:邵湖心更新时间:2020-10-01 18:52:20阅读:

本篇文章1425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内罗毕12月5日电:“这是塞罕坝三代人的荣誉”——塞罕坝林场的建造者被授予“地球卫士奖”

新华社记者郑锦·卢多宝

5日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亲善大使迪亚·米·埃尔扎在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宣布,“地球卫士奖——激励与行动奖”的获奖者是中国塞罕坝林场的建造者。”

在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音乐中,塞罕坝的三位老人、中年人和年轻人从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手中接过了象征着联合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最高荣誉的奖杯。

尽管已经白发苍苍,73岁的陈延贤依然轻盈地走上讲台。“此时此刻,我代表塞罕坝三代人接受这个奖项。这种兴奋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从历史上看,塞罕坝曾经是动植物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过度砍伐,土地变得越来越贫瘠。到20世纪50年代,数千英里的美丽森林已经成为人们无法到达的沙源,风沙肆虐。

通讯:“这是属于塞罕坝三代人的荣誉”——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颁“地球卫士

五十五年前,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年轻人毅然来到这个黄沙漫天、植被难以生长的地方。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接一代的塞罕坝人只做了一件事——植树。

陈延贤仍然记得她第一次到达塞罕坝时的情景:“植树造林后没有水喝,嘴里起了水泡,嘴唇干裂,张不开嘴。我们只能把干的食物打碎成小块,放进嘴里。说到底,泥里全是泥,你不说话就分不清谁是谁……”

回忆和讲述塞罕坝植树造林的艰辛历程,陈延贤总是面带微笑。“虽然我经历了许多磨难,但我并不后悔。如果你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选择塞罕坝。”

如今,塞罕坝的第一代人已经进入暮年,有些人已经去世,但他们努力工作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已经跨越了空时代,代代相传。

作为第二代塞罕坝人的代表,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刘海英当晚出席了颁奖仪式。在他看来,塞罕坝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执着的信念,还取决于科学、现实的管理理念。

自建站以来,塞罕坝一直注重植树造林。特别是1983年全面转入森林经营阶段以来,确立了“植树造林,固本培元”的理念,探索了一套科学的抚育和保护模式,实现了发展链的良性循环。

"塞罕坝各项事业的发展始终凝聚着科学技术的力量."刘海英说,塞罕坝的开发建设是中国高山沙地科技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的进步史。

如果用“开拓”来形容第一代林务员,用“继承”来形容第二代林务员,那么用什么词来形容第三代林务员呢?一位“80后”余石涛对记者说:“好好打。”

俞世涛解释说,经过55年的奋斗,塞罕坝的整个造林区已经基本开发完毕。然而,第三代塞罕坝人正在挑战干旱地区和高海拔地区。通过科学研究和外部大脑,他们突破了多物种种植、害虫控制等问题。,并承担了包括鸟类研究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项目,并在新时代继续努力工作。

通讯:“这是属于塞罕坝三代人的荣誉”——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颁“地球卫士

保住工作比创业难。像石涛这样的年轻人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连接林场管理的“指挥棒”。于世涛说:“这是一个沉重的责任,老一辈的成就不能毁在我们手中。”

目前,塞罕坝森林覆盖率已从11.4%提高到80%。它可以节约用水,净化1.37亿立方米的水,固定74.7万吨碳,释放54.5万吨氧气,提供价值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55年来,塞罕坝的发展生动地诠释了“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通讯:“这是属于塞罕坝三代人的荣誉”——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颁“地球卫士

在领奖的那天晚上,陈延贤特意选择了一件鲜绿色的外套。正如她在演讲中所说:“我们相信,如果我们种下绿色,我们就能收获美丽;如果我们种下希望,我们就能收获未来!我们非常自豪,我们可以自己创造一个绿色英里!”

通讯:“这是属于塞罕坝三代人的荣誉”——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颁“地球卫士

当被问及获奖的心情时,陈延贤回答说:“这是属于塞罕坝三代人的荣誉。”

标题:通讯:“这是属于塞罕坝三代人的荣誉”——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颁“地球卫士

地址:http://www.6st8.com/zbxw/13705.html

免责声明:联合早报中文网从世界各个维度报道世界经济新闻,时政新闻,突发新闻等,本篇的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18@163.com,联合早报中文网的小编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